协会要努力当好政府助手、企业帮手
2020-3-30
    
      协会要努力当好政府助手、企业帮手
 
      3月13日市委统战部、市民政局、市工商联联合发出《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支持本市民营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的通知》,上海家纺行业协会组织秘书处人员认真学习了《通知》精神。大家一致认为,通知围绕复工复产复市提出的四个方面工作要求,立意高,方向明,具有很好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这是协会当前工作的重要指南,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和使命感,把四个方面的任务切实贯彻落实好,在这场疫情危机中,通过我们的作为和担当,考出令政府和会员能满意的答卷。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家纺行业协会在政府的领导指导下,在会员的支持配合下,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要做了六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宣传党的政策精神;二是动态跟踪行业复工复产情况;三是主动向政府反映行业困难和政策建议;四是努力为生产防控物资牵线搭桥;五是热情为复工复产提供防控用品信息;六是及时做好企业捐款捐物的宣传报道。家纺行业协会开展的一系列工作,获得了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颁发的感谢信,也得到了会员企业的充分肯定。
 
      根据《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支持本市民营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的通知》精神, 协会还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加大政策及经验的宣传力度。要及时宣传党中央和市委复工复产复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宣传交流复工复产的经验;总结和宣传企业化危为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经验;宣传和跟踪企业用好用活市抗疫惠企28条政策的情况,推动政策落地落细落实。
 
      2、加大调查研究反映诉求的力度。要通过微信、电话等,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掌握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进展;要及时收集和跟踪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数据和情况,通过分析梳理,向市经信委和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上报;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和建议,对影响经济发展的倾向问题,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报告。
 
      3、加大对重点工作的服务力度。聚集复工复产复市的重点,一是开展融资服务。及时了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利用各种渠道,加强银企对接,帮助解决资金困难;二是开展法律服务。针对复工复产中企业关心和咨询的问题,让企业分享协会法律顾问单位编写的《疫情防控期间,上海企业关注的一些复工问题》。要帮助企业化解因疫情产生的劳动关系、合同纠纷等问题。三是开展就业服务。当前帮助大学生就业也是履行社会责任,协会要做好宣传,引导有招聘大学生需求的会员企业积极参加民政局组织的大学生招聘活动;协会还要关注会员企业职工的就业和稳定工作。四是开展对接服务。对行业上下游企业之间、企业与院校社会公共平台、与长三角家纺企业的经营合作,协会进一步做好牵线搭桥和对接服务。
 
      4、加大协助政府促进消费的力度。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家用纺织品是消费品行业,在促进消费中,要配合政府深入实施“三品”战略,加强家纺自主品牌建设,促进品牌消费。要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拓展营销新模式,加大电商工作力度;开展重要节日假期的促销,弥补疫情期间未实现的消费,拉动经济恢复和持续增长;也建议政府搭建促销处理库存的平台,帮助企业消化一部分库存。
 
      协会向政府部门反映外贸企业的困难和政策建议
 
      刚开始复工复产的家纺外贸企业,由于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蔓延,又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企业出口美国、欧盟等国的订单随意被取消;客户延迟收货,导致企业库存增加、资金积压、开工率也受到影响;有的企业货物已到港口,客户却不提供信息,不收货;有的企业出口已经成交,客户推说疫情影响要延迟付款,有的甚至说付不了钱。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据调查了解,预计今年上半年出口收入和利润会同比减少30--50%。
 
      协会梳理了家纺外贸企业遭遇的的困难和诉求,向政府有关部门写了专报并提出了四条政策建议:
 
      一是提高出口保险赔付力度。建议实施出口信用保险政府联保政策,免去高风险时期企业下单的后顾之忧。二是加大减轻企业的负担。除了政府已出台的抗疫惠企28条政策措施外,建议能再出台一些具体措施,如减免企业社保费用,帮助企业减少用工负担,促进职工稳就业。对可能出现的停工减员情况,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安排。三是帮助化解企业遇到的现金流问题。要帮助银行与企业的对接,并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四是建议给予经营性政策支持。如按照企业上年度纳税总额,按一定比例给予返还或抵扣,增加增值税抵扣范围,缓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压力。

·
·
·
·
·
Copyright @ 2008 - 2010 上海市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电话:021-65434839 传真:021- 65434801 沪ICP备17027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