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2019年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哪些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
一、妥善应对经济运行“变”与“忧”
2018年,国际经济分化特征明显,美国经济表现强劲,日、德、法、英等国经济增速下降0.3至0.6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除印度、越南等表现抢眼外,多数国家经济增速回落甚至负增长。2019年,受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叠加困扰,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显著加大:主要经济体增长预期不容乐观,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因素进一步积聚,贸易投资环境更趋复杂,国际经济格局出现重大调整,多边体制面临危机,全球贸易投资规则重构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
2018年,我国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经济结构继续改善,新旧动能持续转换,高质量发展开局良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但也要注意到,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美国单方面挑起经贸摩擦、国内去杠杆滞后效应等影响显现,市场信心不足,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
二、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要针对多数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已经脱贫摘帽的新形势,把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真正实现稳定、长效、高质量地脱贫。
要研究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研究解决那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及早谋划2020年后的减贫战略,做好前后衔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是乡村振兴“第一仗”,今年将由试点示范转向全面推开。这一行动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但面临的挑战也是明显的,巨额资金从哪里来,如何因地制宜选择技术路线,如何长效管护等,都需要研究。
三、依靠创新培育新优势新动能
在我国经济增速平稳回落的这些年,创新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作用更加凸显。理论和实践都表明,要实现经济转型和新旧动能顺利转换,就需要把创新摆在更加核心的位置上。
一是加快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
二是更好发挥市场力量,将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与形成新优势新动能紧密结合。
四、稳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
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宏观杠杆率已基本保持稳定,但结构性压力仍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继续推动结构性去杠杆。
居民部门稳杠杆,关键是要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国有企业去杠杆,要以优化去杠杆考核指标为重点完善国企债务约束机制。
五、区域发展进一步分化
2018年,我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在各个区域中都有所反映,但中低收入地区面临的下行压力更大、结构矛盾更加突出,进一步加重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西部地区面临的压力最大。四大板块内部的区域差异也在加大,各区域板块内部南方地区整体上好于北方地区。具体来看,欠发达地区的转型压力不同于相对发达的地区,结构短板在于制造业发展滞后。西部地区制造业投资相对不足的投资格局,进一步强化了既有的结构矛盾。在打造创新动能方面,区域不平衡也十分突出。
六、就业结构矛盾可能更加突出
就业不仅关系民生与社会稳定,也直接影响经济增长。2018年,面对一系列复杂因素,党中央、国务院继续坚持就业优先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而且是稳中向好。但是,未来一个时期特别是2019年,就业结构矛盾可能更加突出,对此必须有清醒认识。
一是中美贸易摩擦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2019年部分受影响突出的领域就业压力可能会逐步显现;二是部分地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就业压力仍然突出;三是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行业乃至部分存在“泡沫”的行业失业压力不可低估;四是过去对就业贡献突出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仍面临不少发展压力,对就业的贡献可能在一段时期内明显弱化;五是技术进步加速,在一些领域机器替代人的趋势明显,部分大龄、低技能劳动力就业难度加大;六是201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860万,不仅数量再创新高,对就业岗位和收入的诉求也较高,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匹配的矛盾会更加突出。此外,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村、农业对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已经明显下滑,部分隐性失业可能进一步显性化。
对此,要做好失业预警和应对预案,尤其要关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把稳就业与稳增长有机结合,尤其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和保护力度,稳定并提升其对就业的贡献;加强就业服务特别是完善劳动力供求信息发布,发挥好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稳妥推进劳动力在不同产业及区域间的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