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雨洗礼通州家纺业
2008-9-11
     在家纺业界素有“世界家纺看中国,中国家纺看江苏,江苏家纺看通州”之说,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江苏通州家纺业的地位作用和对外影响力。通州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绣品面料市场——中国南通家纺城,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家纺生产基地,其产能和销售在国内名列前茅。2007年12月5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通州“中国家纺名城”称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挥毫题词:“通州·中国家纺名城”。

  家纺与通州的名字紧密相连,她犹如彩虹架起了通州与世界各地合作和交流的桥梁,她用锦绣织出了通州历史与现今的繁荣和兴盛,书写和演绎着勤劳聪慧的通州人民万众一心奔小康的壮美画卷。通州为江海交汇之地,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东临黄海,南依长江,紧邻上海,与苏州隔江相望,历史上素以通达四方而著称,有着千年的建城史,悠久的家纺产业史。通州原为海域沙洲,隋代前成陆,五代时筑城。政区最早始于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名为静海县。南北朝后有人定居,煮盐为业。唐末涨接大陆,始种麦黍。元代开始种植棉花。明代起,就以盛产丝棉、长于浆纺织棉而闻名,乡村户户织布,家家纺纱,蓝印花布远销朝鲜、日本等国。清末民初,近代工业开始兴起。19世纪末,清末状元张謇先生“实业救国”,垦牧植棉,兴办大生纱厂,开创了近代民族纺织工业之先河,蜚声海内外。据史料记载:“通产之棉,力韧丝长”、“纺纱鸣机杼,百里声相闻”,孕育了灿烂的纺织文化。

  通州家纺业孕育于悠久的纺织业,伴随着纺织业的发展而成长壮大。从其催生、形成和发展的轨迹看,有着深厚的社会传统氛围和特有的文化背景。在纺织业百年的历史长河中,通州纺织文化不断被赋予、叠加不同的内涵,扎根民间,深植民心。长期以来,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秉承祖辈手艺,走南闯北,不断书写、演绎着纺织发展史,培育和造就了一批会经商、善创业、有技能的从业人员,构造了为家纺业社会化协作配套的产业体系和社会氛围。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当纺织文化与时代的特征、全民创业奔小康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综合文化时,其能量在经济建设中大放异彩,并上升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产生强大的影响力。通州家纺业的形成和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是纺织文化底蕴强力作用的结果。从通州家纺业发展的轨迹看,早在80年代初,一家一户以一技之长创办起一个个私营企业的雏形——家庭作坊起步,一开始就建筑在千家万户自发的、完全按市场机制运作的基础上,被经济学家誉为“草根经济”,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发展力。

  通过近十年的拾遗补缺,从90年代开始家纺业蓬勃兴起,一批创业的农民完成了原始积累,逐步向有组织的企业方式转变。从单个家庭式的分散作业,到组织起来规模生产,配套成龙;从手工操作到现代化作业;从个体买卖到超级大市场,发展到现代大市场。在一次次一轮轮市场竞争洗礼中,历经转换和升级。近几年来,通州家纺业的结构和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间资本投入活跃,大批私营家纺企业层出不穷,显示出勃勃生机。配套企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通州家纺业制造高地凸现。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通州家纺业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改善。无论从总体规划、产业导向,还是在产业集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通州市委、市政府始终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从而为家纺业更好、更快发展搭建了大舞台。


·
·
·
·
·
Copyright @ 2008 - 2010 上海市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电话:021-65434839 传真:021- 65434801 沪ICP备17027091号-1